從內衣到工裝:一場意外開啟的設計轉身
在多數人眼中,「制服」或許只是公司形象的象徵,是工作時「不得不穿」的東西。但對衣哥(EGO Workwear)來說,它是一場從現場需求出發的設計革命,更是一位設計師職涯轉折與專業堅持的展現。
這篇文章,我們將從衣哥主力設計師——李莉庭——的訪談切入,透過她的眼睛,看見制服設計的艱難與浪漫;也從品牌角度回望,這個來自桃園的本土制服品牌,如何從一件工作服開始,重構台灣職人精神的輪廓。
圖/💬 設計師李莉庭與陳志仁、李志華主持人訪談合影花絮。
李莉庭曾是台灣內衣設計界的資深職人,在業界第一、第二名的品牌都留下足跡。原以為會在這條線上一直走下去,卻因經濟大衰退公司轉型而選擇轉向。
她形容:「內衣的版型難度極高,是衣物剪裁中最複雜的一種。不同彈性的布料如何組合、拉力怎麼計算,每一件作品都像造太空船。」
「那時候想找個看起來容易上手的轉職方向,選了男裝成衣,沒想到……人生還是往困難的方向走了。」
2014 年,她加入衣哥實業。當時公司正準備導入設計部門,她因被團隊中的一個「美麗的微笑」吸引,而決定加入這個有溫度的團隊,也意外成為這場品牌轉型的關鍵角色。
她形容,與其說是選擇了一個新職涯,不如說是被牽引進一條尚未開拓的路。
「工作服的設計不像時尚,它不追逐流行,而是需要工程邏輯與機能驗證。我是服裝設計師沒錯,但卻被逼著去念物理和化學。」
品牌轉型的陣痛:從服裝美感走進科學邏輯
2017 年,衣哥決定全面轉型,從傳統團體制服邁向「專業機能工作服」。
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尤其對設計端而言,是從根本認知的顛覆。品牌開始導入紡研所顧問、學術實驗、國際標準認證……這些過去與設計師「八竿子打不著」的詞彙,忽然成為她每天面對的任務。
為了學習,李莉庭踏上前往德國的長途旅程,參觀全球規模最大的工業安全展 A+A。那是她人生第一次搭乘 13 小時飛機,為的是站在第一線觀察歐洲品牌如何規劃機能服的設計與應用。展場上不只有全球各大安全防護品牌的最新產品,更是一場國際技術交流的現場課程。
她不只是拍照、蒐集型錄,更在顧問的指導下學習如何解讀產品圖面、功能符號、布料標準與測試規格。
圖/💬團隊於德國杜塞道夫 A+A 工業安全展實地取經,深入觀察歐洲最新防護服趨勢。
然而,這趟取經之旅也並非全是鼓舞。
在展場的台灣區,她主動造訪一間大型本土布料供應商,還未踏入展位就被對方直言「你們不要做啦」。那一瞬間,她意識到這個市場的封閉性與產業門檻遠比預期更高。在台灣,阻燃相關的標案市場與工服早已被少數廠商壟斷。
但正因為如此,她更堅定「一定要做出不同」的信念。
設計師的堅持:小地方,也能做大要求
訪談中,李莉庭不止一次提到自己不是在當設計師,而是在當驗布員、實驗員、模擬器,甚至是挑錯魔人。在衣哥的設計流程裡,從布料開發、樣衣測試到客戶現場模擬,她幾乎參與所有細節。她強調:「一塊布要過關,除了數據報告,我自己還會拿來撕、燙、拉,看它是否會破。如果不行,我就直接退貨,甚至還被布商邀去當面對質。」
這些細節的執著,是她對產品負責的方式,站在使用者角度,去挑剔自己的設計。因為如果連自己都不能接受,那就代表不夠好。而她的努力,也為衣哥奠定了極其重要的基礎——把制服從「合身」做到「貼心」,從「標準品」做到「解決方案」。
圖/💬不同於一般襯衫,【ICE FORCE 速乾隔熱系列】是從戶外工作者的實際需求出發,專為「高溫、高動態、高曝曬」的工作環境所打造。從材質、排汗、通風到活動舒適度,每一項設計都經過多次測試與實穿調整,力求在保護、安全與舒適之間取得最完美平衡。
品牌蛻變:從一塊布料到一套現場邏輯
衣哥的品牌轉變,不只是產品線的轉換,而是整套思維的革新。
從過去制式款轉型為少量彈性生產,從單一制服供應商成長為解決現場痛點的設計服務提供者。
➤ 擁抱氣候變遷的挑戰
當全球面對高溫與氣候極端,「降溫」與「透氣」成為制服研發的核心。衣哥自 2017 年起與紡研所合作,導入異形斷面紗與二氧化鈦紗線,打造【ICE FORCE】系列降溫制服。實測顯示,在戶外高溫下可有效降低體感 2.5°C,並具備快乾、抗菌、防曬等機能。
這些數據的背後,是反覆測試與使用者回饋堆積而成的設計系統。從背部導風結構、腋下網布設計,到筆插位置、扣具安全性,設計不再只是外型,而是完整的體感工程。
➤ 向極端風險場域進軍
衣哥也投入防電弧、防熔鐵、防化學噴濺等高階防護服研發,導入歐洲與美國的國際規範,並參照消防員、電工、營建人員等實際需求場景,調整布料彈性與設計結構。結合科研機構測試、與布廠合作開發具備阻燃能力且在悶熱的台灣也能穿得住的特殊防護服。
而因應勞工保護意識以及相關的工安政策逐漸完善,市場也逐漸增加了零售需求的顧客。雖然以比例來說,這些衣服依然不是量多賣快的產品,可能一年才做幾百件。但只要能保護現場的那幾位技師、電焊工,衣哥就願意去做。
圖/💬「EGO」衣哥實業每一件防護衣的誕生,都來自於第一線現場的真實需求,經嚴格測試認證,為高風險工作者提供可靠守護。左為「阻燃電弧二級長襯衫-深灰藍」,圖右為「阻燃標準型電弧二級長襯衫-海軍藍」。
從台灣出發,重新定義「制服」的重量
「我現在還沒有一件最滿意的設計。」訪談最後,李莉庭這麼說。
過去,制服是為了統一。
但如今,制服也可以是為了理解、保護與成就現場。衣哥從第一線使用者的抱怨與需求出發,經過一次次調整與重構,把「制服」這個名詞,重新連回了「工作」與「人」的意義。衣哥從來不自稱業界龍頭,卻是最願意走進現場的設計團隊。從布料挑選、人體工學、工法測試,到與使用者對話,一步一腳印地證明:制服不該只是統一外型的道具,而是專業、安全與尊重的具象延伸。
衣哥做的每一件衣服,都會穿在某個人身上,面對風、面對火、面對高溫與油污,制服之下,是一整座為職人打造的設計系統,是一群看不見的人,在每一次上工之前,早已替你做好準備。
我們相信,設計不是為了炫目,是為了保護與實用。制服不只是統一形象,它是對職人最深刻的敬意。
▶️ 《艾瑞克IN新聞》專訪現正熱播:
從娃娃鞋到驗布鐵娘子:EGO設計師的現場學
▶️ 延伸觀看|熱門強打【 ICE FORCE系列 】宣傳片
📰 點擊下方連結,閱讀各方新聞的完整報導推薦:
👉 閱讀新聞:百工百業/台灣隱形冠軍 衣哥工作服兼具舒適安全與專業品質
奇摩新聞| Pchome新聞| 引新聞
📍更深入了解衣哥制服?
👉 點我看所有制服系列產品
👉 【EGO衣哥工作服】商品介紹|YouTube連結